上一段


反過來看,不學漢字的學生,就顯得辛苦很多,他把shū lǐ 這個詞放到腦中,以初級班所認識的詞彙來看,與shū 相關的意思至少有:書、梳、輸、舒,與 lǐ 相關的意思至少有:理、裡、李、禮,一個音要跟很多意思掛勾,讀取與輸出的過程雜亂多了。

 

我自己的想像是:我們腦中的文字會幫助我們把同音不同意義的字詞區分開來,形成記憶與語詞連結的系統。沒有文字的輔助,這個工作會比較辛苦。但也不是完全辦不到,因為確實有學生中文說得非常好,但是不會認漢字。但,我不得不說:我所遇到的這類學生,都是在語言方面蠻有才能,蠻聰明的人。(附帶一提:我教過的學生都是成年人,所以我的經驗都只是針對成人的第二語言教學。兒童的情況或許不同吧。)

 

所以,我一直覺得學漢字,對於學習漢語是有用的。

 

不小心離題了....

 

我想說的是:

 

1. 漢字不好寫,但不等於漢語很難學。語言的成份有很多,不只是文字而已。

 

2. 相對於其他語言而言,每一種語言都有各自的難處。漢字不好寫,又如何?去問問那些學德語的,文法好不好學。

 

我也沒有什麼一定要維護漢字的意思。如果有一天,語言狀況慢慢的演變為以拼音取代漢字,我倒也覺得無所謂。因為我想在演變過程中,語言會找到平衡的狀態吧。只是以目前漢語的使用狀況來看,這樣的時機還沒到吧。

 

(原創文章,歡迎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)

 

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chakucha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